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INDUSTRY NEWS

东方水城苏州,除了古典园林,又怎能少了桥的身影!
日期:2017-11-14 来源:东建集团 浏览:2570次

对于苏州的第一印象,很多人停留在了虎丘、拙政园、山塘街、平江路、阊门。但其实,这些只是苏州的一部分。有着东方水城之称的苏州,又怎能少了桥的身影。


千年的历史底蕴,富含浪漫情愫与特殊寓意,这让苏州的桥文化变得富有意趣。那些你漫步时走过的小桥,藏着时光记忆同时,也藏着它们各自的故事。


宝带桥


宝带桥是古代汉族桥梁建筑的杰作。傍京杭运河西侧,跨澹台湖口,与赵州桥、卢沟桥等合称为中国十大名桥。


横卧于大运河和澹台湖之间的玳玳河上。唐朝元和年间,苏州刺史王仲舒为筹建此桥,变卖束身宝带。现在的宝带桥是明朝正统年间重建的。


远望如长虹出水,横卧于玳玳河之上。待到春从桥上过,于是菜花从桥的这一端,烂漫到那一端。


行春桥



行春桥跨石湖北渚,系九孔石拱桥,初建于宋。每逢农历八月十八,相传可见该桥每个桥洞中各有一个月亮映在水中,其影如串,“石湖串月”盛会已成吴地民俗。


南末淳熙十六年(1189年)重修时,诗人范成大作记:其地山清水秀,波光塔影,景色宜人。范成大《行春桥记》称:"往来憧憧,如行图画间。凡游吴而不至石湖,不登行春,则与未始游者无异。"


乌鹊桥



乌鹊桥是苏州的一座著名桥梁,位于城区南部,乌鹊桥路北端,旧为石拱桥,规模宏伟,现改为钢筋混凝土桥,下半部保留了原桥石。


乌鹊桥始建于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苏州最古老的桥。

觅渡桥


觅渡桥,原名灭度桥,始建于元代大德二年(1298年),相传系昆山僧人敬修募捐建成。 跨京杭古运河,为单孔石拱桥,工巧精致,气势不凡。


公元1300年桥梁建成后,取名为“灭渡”。从字面看是消灭渡船的意思,而透过字面可以看出敬修扫除强横凶暴现象的志向。


《吴县志》记载:“志平横暴也”。因苏州话中灭、觅同音,今讹称觅渡桥。


万年桥


桥名取长久之意。关于万年桥最早的记载,出自明洪武年间(1368-1398)苏州知府卢熊编撰的《苏州府志》,他提及苏州胥江上有座“万年桥”。


万年桥现为三孔石拱桥,长85米,宽6.2米,中孔跨径16米,两侧边孔跨径11.2米,东西两坡砌步阶,东坡56级,西坡65级。


通贵桥


通贵桥,跨山塘河,桥北为山塘街。是山塘河自东向西第三座桥梁。  


意为贵人通过之桥。《丹午笔记》云:“山塘吴文端公一鹏与菩提庵前郭方伯某友善,朝夕过从,造桥以便往来,名曰通贵。”明隆庆二年桥上出现五色祥云,故又名“瑞云桥”。


普济桥


普济桥位于山塘街,跨山塘河。桥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桥侧有普济堂,因以名桥。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修,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1925年重修。现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游人拾级登桥,西眺虎丘拥翠,东望碧水蜿蜒,两岸民居粉墙素瓦临水而筑,水城风光,荡漾眼底。


吴门桥


吴门桥位于城西南盘门外,跨护城河,为陆路出入盘门的必经通道,宋元丰七年(1084年)郡人石氏出资兴建,历史上多次重修重建。


1963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与邻近的瑞光古塔、古水陆盘门浑然一体,是苏州城西南重要的文物古迹游览区。


渡僧桥


渡僧桥在苏州阊门外古运河上。相传三国东吴时本无桥,人们靠摆渡来往。当时有一和尚募钱修建了此桥,故称渡僧桥。


现存的桥系明代重建,清代重修,桥面钢筋混凝土结构为民国年间修铺。地理位置渡僧桥位于苏州阊门外阊胥路北、山塘街东南,跨上塘河(古运河)。

枫 桥


枫桥位于枫桥古镇,京杭运河之侧。为跨度11.5米、宽5.2米的单孔石拱桥。桥名始见于唐代张继《枫桥夜泊》诗。


枫桥在唐代以前都写作“封桥”、既封锁的封。自从宋代王郇公在写张继诗并刻成石碑时,写作枫树的“枫”字,一直流传至今。


登枫桥遥望西南,狮、金、天灵诸山,无限风光尽收眼底;俯瞰运河,千舟百帆,浩浩荡荡,气象万千。


官太尉桥


官太尉桥是苏州城区东部的一座古桥,位于干将东路白显桥南堍,唐家巷西端,跨第四直河。


此桥建于南宋,虽经后世多次修缮,仍保留有原桥石构件,是苏州古城不可多得的宋代实物留存,具有较高文物价值。


该桥周边古建筑保留较多,古城风貌留存较好,尽显千百年来苏州独具的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水城风韵。


平门桥



平门桥原名梅村桥,民国17年重开平门时,由颜料大王贝润生捐资建造,为纪念贝梅村而命名。


现平门桥宽39米,双向四车道,桥面两侧分设慢车道及廊桥人行道,宽阔的桥身巍然屹立在护城河上,成为苏州又一亮丽风景。


人民桥


人民桥的历史,得从位于苏州古城中轴线上的人民路说起,今天的人民路,南起人民桥,北至平门桥。


从建国初第一次造桥至今,苏州人民桥已经兴建了三个版本:1951年版;1977版;2003年版。三个版本的人民桥,一座比一座宽阔,一座比一座牢固,一座比一座漂亮,一座比一座更能展现苏州古城的风貌和苏州人的聪明才智。


阊门吊桥

阊门吊桥位于阊胥路东端,跨外城河,是沟通城内外交通的桥梁之一。宋《平江图》名虹桥,俗称吊桥,明成化六年(1470),曾改名永济桥。


如今,经重新改建后的吊桥成为一座廊桥,横跨于外城河上。从古到今,吊桥不仅是舟楫与行人往来的通途,更缀连起盛世阊门千年的繁华。


引静桥


引静桥,位于网师园内,为苏州最小的石拱桥,长2.4米,宽1米,三步而逾,故又称之为“三步桥”。


引静桥呈弓形,石栏、石级、拱洞一应俱全。桥顶刻有圆形牡丹浮雕,桥身藤萝缠身,是一座地道的袖珍小桥。


思婆桥


思婆桥因唐代古刹而得名。


从南面数起横跨城内第四直河平江河段的第一座东西向古桥思婆桥,是座单跨石梁桥。始建年代不详,在宋《平江图》上,名为寺东桥,因桥西有唐代古刹资寿寺而得名又转化的,据说因资寿寺是所尼姑寺院,而俗称尼姑为师婆。


由于历史悠久和多次重修。尤其是主要结构桥台排柱和两头雕有灵芝、宝莲的长系石都是武康石,从材质、结构和雕刻看应是宋代遗物,迄今已有七八百年。


雪糕桥


《平江图》上雪糕桥位于萧家巷东端平江河。桥面以五条花岗石梁并列,长系石上留有搁置托木的凹槽。桥台以四根条石组成排柱,青石与花岗石混杂。


相传古有张孝子居萧家巷,家贫断粮,无奈抟雪为糕奉亲,传为美谈。孝子故世后,里人为其就地殓葬,并在墓旁设祠致祭,又将巷东小桥取名雪糕桥以示纪念。


此桥曾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光绪三十一年(1905)、1985年重修。桥上原先建有观音堂,这种组合俗称“桥驮庙”。


原观音堂早在五十年前拆去,为恢复“飞阁跨通波”的美景,现已重建。


饮马桥


饮马桥为苏州的一座拱桥,建在第三横河上。桥名传说来自东晋高僧地理位置饮马桥是建在苏州第三横河上沟通护龙街的南北拱桥。


如今饮马桥虽然还横卧在人民路中央,但已成了一处长长的过水的涵洞了,昔日如虹清丽的饮马桥便只留下空名了。


太湖大桥


太湖大桥位于太湖,北起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渔洋山,南至西山大庭山,跨太湖,连接长沙岛、叶山岛、西山岛,由1、2、3号桥组成。


大桥桥体简捷明快,轻巧新颖,富有时代感,桥岛绵绵十余里,直抵太湖湖心。与太湖山水相得益彰,如一条飞舞的银链,飘落在太湖群岛之间,蜿蜒起伏。